病理科科普——什么是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?它是怎么做的?

来源:金沙js800000 发布时间:2021-11-16 浏览次数:17131次

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是外科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,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(大概30分钟出结果)。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做的?

手术室切下的人体组织送到病理科,依然需要先“取材”,为了保证速度,通常一处检查部位只取1-2块标本。既然叫术中快速冰冻,那除了“快”,就是“冷”了。

b001.jpg

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一样,要想切,先得制成“块”。“制成块”这个步骤,主要靠的就是“包埋”。因为冰冻切片不能碰水,水在冷冻时会形成的冰晶,对细胞和组织的形态产生破坏,极大地干扰病理医师的诊断,所以冰冻切片所用的包埋剂是OCT包埋剂,是一种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性混合物,有点像胶水,特点就是好冻、好切、溶于水。速冻完成以后,就要切片和贴片了。贴片就是把切好的薄薄一层组织,贴到玻璃片(载玻片)上。贴好的切片需要立刻放入固定液里固定,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。接下来就需要染色、封片了,最后呈现在病理医师面前的就是冰冻切片了。

这个过程听起来很复杂,需要在10分钟左右完成,就是体现了“快”,同时还要保证质量,这就要求经验比较丰富的病理技术员来完成。

b002.jpg

最后,病理医师在10分钟内对冰冻切片进行大致诊断、发出报告。

对于送检的快速冰冻标本,医生取所需检查的1-2块组织进行冰冻切片。另取更多的病变组织,制作蜡块进行石蜡切片。对于冰冻后的那1-2块组织,切片诊断后也会制作成蜡块,其切片称为“冰冻剩余”切片。手术后,用几天时间对石蜡切片和冰冻剩余切片进行细致观察,复核术中诊断,并且做出更细致的诊断。

尽管有了这么酷的技术,但是因为其局限性,还远远无法代替“慢工出细活”的石蜡切片。国内外报道的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在97%左右,是存在风险的,而且不能完全避免。与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学诊断相比,有的病例难以快速诊断,需要等待石蜡进一步明确诊断。因此,临床医生和患者应该了解和明确冰冻检查的适用范围和风险,权衡利弊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