疱疹性咽峡炎健康小常识
疱疹性咽峡炎:
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,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,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.常见于婴幼儿,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,头痛,厌食,并常有颈,腹和四肢疼痛.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,起病初期口腔粘膜嫩有灰白色疱疹, 周围绕以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,扁桃体,悬雍垂,舌部等,数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,
传播途径:
粪-口传播,即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,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给人。
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,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,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。
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、衣物、用具而传播。
与手足口的区分
好发人群:
儿童较成人易感,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。
托幼机构的儿童比在家儿童易感,机会接触病原体增多。
因各种因素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。
饮食:
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口腔溃疡或疱疹会影响患者进食,因此要多选营养丰富、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不宜过烫、过咸或过酸,避免刺激口腔溃疡,并要多饮水,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。
注意事项:
注意消毒隔离,避免患儿与外界接触。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,消毒方法可用消毒剂消毒、热水煮沸等。家长帮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,早晚刷牙,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,年龄较低儿童可以用生理盐水帮助其擦拭口腔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做到饭前便后洗手。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,外用药物也要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涂抹
预防措施:
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吃生冷食物,喝生水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
人接触儿童前,换儿童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。
孩子的贴身衣物以及平时喝水容器等应保持干净卫生。
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,但若需要出去,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防护,防止病菌侵袭。
如果室外温度变化较大,注意适当的增减衣物,减少孩子的不适感。
撰稿:徐丽娜 审稿:彭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