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腺肌症——病理科普
朋友,你是否在疑问自己的月经期为什么长?并且月经量多?你是否经常在月经期有疼痛感觉?如果有,此时要警惕“子宫腺肌症”,它是-种妇科常见疾病,“痛经”是常见表现,非常折磨女性朋友。
那么,什么是子宫腺肌症呢?
正常的子宫内膜只在子宫腔的表面生长,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向下生长,侵入了肌层,就成为一种病态,叫做子宫腺肌症,也叫子宫腺肌病,以往称为“内在性内异症”,多发生于30-50岁经产妇,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,约15%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,其中仅70%有临床症状,约30%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。凡30岁以上的经产妇,出现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,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,质硬而有压痛,经期压痛尤为显著时,应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症。B超声检查可在肌层中见到种植内膜所引起的不规则回声增强。其病理学诊断是:“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异位于距子宫内膜基底层2-3mm以上的子宫肌层中。”
子宫腺肌症有哪些症状呢?
1. 痛经:痛经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,以继发痛经多见,逐渐加重,往往是痉挛性,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。
2.月经过多(月经不调):子宫腺肌症会导致子宫壁增厚,子宫腔变大,子宫内膜脱落的面积变大,同时又会影响子宫的收缩止血功能,所以月量明显增加,经期延长。
3.子宫触痛:月经期,由于病灶充血,子宫可增大、质地变软,可有压痛感。
4.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。
5.不孕,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发病率较高,也是不孕症的重要病因之一,所以一定要高度警惕。
病理学上子宫腺肌症有哪些表现呢?
(一)大体检查
子宫体肌层弥漫、均匀增大,肌壁增厚,肌束间散在小腔隙,其中充有暗红色或紫蓝色液体,或呈不规则结节状,切面结节内含有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腔或海绵状区。
(二)镜下表现:
(1)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,呈不规则小岛状分布,距离正常子宫内膜基底层2-3mm以上(超出半个低倍视野)。
(2)异位的内膜腺体常呈增生或增生过长反应,周围间质没有促结缔组织反应。
(3)腺上皮及间质成分均无明显异性,如伴有分泌反应,常分泌反应较差。
常用治疗方法:
(1)药物治疗:主要非甾体类抗炎药,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,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、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,但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,并且停药后症状可复发。
(2)手术治疗:病灶切除术,子宫内膜去除术,全子宫切除术,主要适应于无生育要求、有痛经及月经量多等症状者。